诗歌腌渍的果脯
[2005-5-27]

作者:路也
来源:诗刊
点击数:23087

(作者简介:路也,女,1969年12月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为济南大学文学院教师。著有诗集3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4部,散文集一部。)


  我这个人已经被诗歌腌渍成了果脯,我想变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我对世俗生活充满热爱。我的本意在于生活,我是因为生活而写诗的,我一向把诗歌看成生活的副产品。可是很不幸,到了最后,总是生活失败,诗留下来。这样就渐渐地造成一种错觉,仿佛我是为了写诗才去生活的,生活竟成了诗歌的副产品。我为此难过。
  我是一个害羞和自卑的人,我常常无缘无故地害羞,莫名其妙地自卑,就像生来就欠了这个世界的,在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我喜欢低着头溜着墙跟儿走路。这跟蕨类植物有些相似,低等、古老、原始、简单、固执,在角落里矮矮地生长着,只需要很少的一点阳光,就可以绿成一大片。我常常想,我是这个时代最不可爱的人。可是一坐到桌前写作,我就会忽然变得开放、勇敢、自信、轻盈、飞扬,我的天空中立刻出现了一道彩虹。
  我愿我的诗歌写作是绿色写作,我愿我的诗质朴、天然、性情,语言像亚热带雨林一样生机勃勃,我还愿意别人在我的诗里看到大自然,哪怕在现代社会这大自然已是残山剩水,我愿我的诗歌成为私人情感与地域生存相融合的记录。
  写诗就是到悬崖边上去采花,需要发扬左倾冒险主义精神,它排斥安全的中庸之道,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在节制的原则下,我喜欢那种有着极致的想象力和充足的力比多的诗歌。
  诗歌永远与时尚格格不入,对于流行,我要么佯装无知要么消极抵触,还有的是出于下意识的逃避。我一向很害怕那些与具体作品无关的振振有词,那些在只拥有名词而未弄清这名词的涵义更无实物的情况下进行的空空之争。我相信,在这个慌慌张张的时代,一定还应该有着一些永远不变的东西,我当然更相信,“昨天的时尚在今天已成为垃圾,今天的时尚将在明天变得一文不值。” (引自伊蕾的诗)。
  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不懂得回避矛盾和最不会妥协的文体,它与小资情调相去甚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有人说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的小资,这是误读,小资们只有用来自我抚摸的感伤的陈词滥凋,从来不敢真浪漫大浪漫,绝对写不出这样革命的句子来。
  当一个人把诗歌精神跟生活观念不小心混为一谈了,这将是诗歌的幸运和生活的不幸,这个人的命运只能是被诗歌腌渍成果脯。

2005年创作想法:

  应该是一如既往地写着,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我热爱世俗生活。就我个人来说,这是接近诗歌的最好途径。
我的诗歌写作一向是没有计划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决定着它。我有时候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处于诗歌的情境之中,但我也许会在适当的时候离开一下诗歌,去写作别的文体,过一段时间再悄悄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