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诗人
[2003-4-19]

作者:黄灵香
来源:文艺报2003年4月12日
点击数:5298


  蔡诗峰的忧患意识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在大别山一个贫困的山村农家,幼年母亲去逝,从小他就自立。念书只有八年的他,却经历了五次辍学的遭遇。他是在部队当兵的三哥贷款才断断续续地接受了基础教育。
  十七的时候,他参军来到“鸡鸣闻三国”、民族歌舞之乡的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在站岗执勤的间隙,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特别是边陲历史方面的书籍,这使他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了解加深了他对军人职责的认识。这种认识为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合格的战士打下了基础。他也由此将小时候对生存、对生活的忧虑升华到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忧患上来。而当一个人把“小我”的忧患同国家民族这种“大我”的忧患结合起来时,也就完成了他人格品质的提升。因此不论是作为战士时的诗人,还是作为金融干部时的诗人,扎根在延边的他总在不断地思考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诗歌里读出他对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拳拳爱国之心。
  落千古骂名又能如何/国,破也破了 亡也亡了/千古屈辱千古遗恨/只是让厚厚的一页史书去经/千古的日晒雨淋/……读那段历史,让人心疼/心疼时,记住了/软弱落后,是民族的不幸(《读那段历史》)。喜欢看历史书籍的他,在看中国近代史时他是这样在反省。和平正如叫和平鸽的鸟/那么柔弱/随时可能被战争的鹰吞噬/和平正如那容易被惊醒的轻睡/随时都可能被粗鲁的砸门声惊醒/于是,我们只有在放飞鸽子时/用我们的天真祈祷/天空不会有鹰(《战争与和平》)。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他是这样在吟咏。这首诗在《诗神》发表后被入选当年的《中国诗歌年鉴》。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导弹袭击,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殉职。他在对美国的霸权行径表达强烈愤慨外,同时也在冷静地思索,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他写道:春天,贝尔格莱德的土地/被导弹集束弹贫铀弹石墨弹反复耕耘/全世界在关注/用这种方式耕耘/到底会结出一种什么果子……1999,贝尔格莱德在流泪/流泪的,其实是一个叫和平的弱者(《1999·贝尔格莱德的眼泪》)。评论家曾镇南评论说:“在南斯拉夫遭到空袭一周年,在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在三烈士殉职一周年的日子里,我所读到的最有才华最痛彻肺腑的诗行,是出自一个并不知名的业余诗人蔡诗峰的笔下的。这使我对他肃然起敬了”。
  在蔡诗峰诗歌里反映他忧患意识的作品数量很多,分量很重,这种忧患意识既有对中华民族如何继续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忧虑,也有对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关注,还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思索。忧患意识已经形成了他的诗歌的特色和风格。蔡诗峰的个人诗集《锁住你的秋水》等集中体现了这种忧患意识。